Search Results
5 results found with an empty search
- 2024暑假摩洛哥之旅
第一天:初到白城卡萨 卡萨布兰卡 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街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海盐味。城市的标志之一便是白色建筑,尤其是在靠近海边的老城区。这些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虽显斑驳陈旧,却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感和沧桑美。早餐的饭馆建筑设计非常大气,面向大海,菜单全是法文,我们不得不用手机扫描翻译,试了摩洛哥的咸牛肉鸡蛋和烙饼,牛肉的咸和鸡蛋的鲜相互借味,各种烙饼也很像中国的手擀饼,融合了异国和家的味道。 提起卡萨,人们总会联想到异国的浪漫情调,要归功于电影《卡萨布兰卡》和其经典主题曲《时光流逝》的影响。事实上,卡萨布兰卡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白色房子”,这个名字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被保留,并且依然传达着“白色房子”的含义。 今天的第一站是坐落在大西洋海岸线上的 哈桑二世清真寺 。宛如一座屹立在海天之间的巨型灯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清真寺,由摩洛哥前国王哈桑二世倡议兴建,主设计师是法国人,1993年历时七年后完工,据说老百姓举国捐款,以展示国家的团结和穆斯林信仰的力量。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摩洛哥和现代设计理念,体现了当代工程技术的巅峰水平。可伸缩的玻璃屋顶,让阳光能够洒入礼拜厅内,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繁复的马赛克图案、精雕的窗棂和金碧穹顶 ,底层有供信众祷告前清洗身体的大型莲花池浴室。仰望高达200多米的世界第一高的宣礼塔,感受到一种通天的力量。女性不需要包裹头发就可以进入清真寺,可见这个国家对宗教的包容和开放度,它需要的只是你的一颗敬慕、虔诚的心。 本来午餐想选用当地的网红 瑞克咖啡馆 , 因着大半个世纪前《卡萨布兰卡》男主角瑞克深情的告白"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酒馆,而她却走进了我的”准确地撩拨到我的心弦,却被告知下午四点之后才开门。 后来才知道这家咖啡馆其实跟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故事发生地,也不是电影取景地,只是老板是电影的粉丝,而且是前美国驻摩洛哥大使,虽然这个咖啡馆跟二战并无瓜葛,却最终和911反恐战扯上关系,因为她希望这里成为像电影中一样的避难所和中转站,成为世界人民理解穆斯林的地方。后来这里的商业确实很成功,内部有一些仿照电影布景的装饰,而且每天还播放这部经典电影,吸引了无数影迷纷至沓来。 傍晚去逛了迈阿密海滩大道的 摩洛哥mall ,可以360度观赏海洋生物。感觉全世界的商场布局都是一样,最顶层是各种饭馆,选了一家面朝大海的摩路哥本地饭馆,终于吃到地道的 塔吉锅 ,喝上摩洛哥甜薄荷茶, 贝尔一如既往的想尝试一下世界各地的美国大餐--肯德基炸鸡,似乎也暖了他的美国胃,之后我们又在商场买了下面几天出行的衣服和摩洛哥足球和队服,总体来说,摩洛哥的物价很还算很便宜,大概是美国的物价水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算是收获满满的第一天。 第二天:红城马拉喀什:从现代穿越回古代 从卡萨布兰卡南开200公里是旧都 马拉喀什 。我和当地导游哈木聊起了摩洛哥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早上讨论摩洛哥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就像我们大学的土耳其老师说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所以摩洛哥人和非洲人不一样,却也当然不是欧洲人,他觉得骨子里是撒哈拉沙漠人,后来说起来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自己在沙漠里做起来自己的帐篷基地。一路上聊哈木学中文的经验,一边在四川大学学习一边旅游,同时思考什么会让自己的与众不同,开营地川剧变脸,一路开着吉普车和中国朋友去过新疆西藏穿过青藏高原,回来之后励志要做中非文化桥梁,三个半小时的路程闲聊加上听书学习摩洛哥历史 。 摩洛哥的早期历史充满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从柏柏尔人的早期定居,到腓尼基和罗马的殖民,再到伊斯兰征服后的多个穆斯林王朝,这些王朝奠定了摩洛哥的伊斯兰传统和君主制基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摩洛哥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最后法国占据了摩洛哥的大部分地区,而西班牙则控制了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二战后,摩洛哥的反殖民运动逐渐高涨,直到1956年,摩洛哥才正式宣布独立,结束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恢复了君主制。 今天所到的马拉喀什,就是四大古都之一,这座柏柏尔语中意为“上帝的故乡”的城市,马拉喀什坐落在阿特拉斯山北麓,整个地区的建筑几乎全部是赭红色。下午,我们前往本约瑟夫神学院。这个始建于500年前的伊斯兰学院,是摩洛哥重要的宗教教育中心。学院内的建筑充满了伊斯兰风格,闲庭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学术殿堂,感受着那份宁静与智慧,据说阿拉伯数字就是在此诞生。 下午入住酒店,迫不及待的扑向泳池,然后在阳伞下面小盹。傍晚,我们来到德吉玛广场, 印度的舞蛇人、中东的耍猴子的、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各种卖艺的表演此起彼伏,还有数不清的手工艺品、食物饮料、 衣服皮革、我们乘坐上中世纪的马车巡游,伴着摩洛哥的音乐和集市的香料味,仿佛一下 进入了阿拉伯天方夜谭的世界 。 晚上健身房竟然早就关了,贝尔和我转身决定去试摩洛哥阿甘油按摩,舒服到两个人横着走回房间。这似乎就是旅行的意义,每一个拐角,每一条小巷,似乎都藏着无尽的惊喜和故事。 第三天:深入红色皇城 早早起来,在酒店的花园休闲地用完早餐就出发了,走在人潮到来之前。 巴伊亚宫 最初是摩洛哥苏丹哈桑一世的宰相建造用于居住和招待宾客,之后他的儿子继承并完成。不仅是摩洛哥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理解19世纪摩洛哥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展示了摩洛哥贵族的奢华生活和精致品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导游一路给我们讲解这座宫殿的历史和它的主人对妻子的深爱都表现在建筑的细节中,所以很多人把这里比做印度的泰姬陵。贝尔倚在墙上半梦半醒的打哈欠倒时差,我就让他跟我讲讲学到什么,他眯着眼睛很哲理的来了一句“别做爱的奴隶”,导游一下就笑了,他说在阿拉伯语里有一句“别人吃的是水果,你喝的是果汁”,说的就是你这样吸取精华的人。 午饭的时候邻桌是会说德语的瑞士夫妇,点了一杯加上摩洛哥香料的薄荷酒就一起攀谈起来,巧的是我们的目标都是去沙漠,而且明天竟然会入住同一家酒店,鼓励贝尔用他在app上学的德语交流一下,没说两句就都又回到英文模式。 午后,来到YSL伊夫圣洛朗私人花园,一进大门就好像走进充满神秘色彩的油画,蓝色的建筑与伊斯兰风格的纹饰倒也相得益彰。花园由法国画家雅克·马若雷尔在1924年购买了一片土地,并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植物园,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包括仙人掌、棕榈树、竹子等,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他和伴侣皮埃尔还在花园内建造了一座工作室,这座工作室后来被涂成了鲜艳的“马若雷尔蓝”,这种蓝色成为了花园的标志。还参观了博物馆,了解了这位伟大设计师的生平和作品,真切地感受到时尚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作为一个热爱旅行和探索美食的爱好者,发现一个城市特别的地方总是最让人兴奋和满足的。在马拉喀什享受一段悠闲的皇家下午茶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完美存在。 推开大门,立即被它的华丽和典雅所震撼。据说这里曾是皇室的领地,因此鲜为人知,也极难预订。贝尔立刻好奇的在网上查阅信息,发现这里竟是天花板级别的价位。 穿过阳光透过棕榈树洒进的中庭,几位商人模样的客人在窃窃私语,贝尔开玩笑说:“吵闹的美国人来了。”酒店的设计融合了摩洛哥传统风格和现代奢华,拱形门窗、欧洲的铁艺、彩色玻璃和垂地的各色幕帘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异域风情,穿过几个不同风格的大厅,还有书房,酒吧室、音乐室、晚宴室,整个空间显得格外明亮而温馨,最后在酒店的花园露台上,我找到了一个舒适的角落,竹墙、 鸟鸣、轻风和待放的含苞一切都是恰当好的存在。 服务生微笑着递上一个半人高的菜单,除了饮品需要自选,其他的三道糕点下午茶都是配套好的。虽然才来几日,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摩洛哥风味的薄荷茶,清香宜人,带着一丝清凉的甘甜,还有各种鲜榨果汁供选择。 托盘上的点心也一道道丰富起来 ,法国精致的马卡龙和香浓的巧克力慕斯,摩洛哥特色的杏仁饼干,外脆内软,配上淡淡的玫瑰花香,细腻的西班牙蛋挞,英式三明治和蛋糕,还镶嵌着鱼子酱和生鱼片,每一口都是不同的味道。 一边享用下午茶,一边不禁思索起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在中世纪,阿拉伯人、非洲土著部落、柏柏尔人、犹太人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文化,相互融合。历史上 摩洛哥曾是法国的保护国,更早期还受到西班牙的殖民影响。特别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摩洛哥的北部地区曾被西班牙控制,英国早期也和摩洛哥在贸易和商业方面交往,这些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建筑、语言、饮食、文化、思维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仿佛眼前是一个俊朗无比的混血美男子,有小麦般健康的肤色,深邃的眼眸,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思维的自由切换,更美妙的是那种包容、理解的心胸,而这些都来自积淀。 第四天:从马拉喀什到瓦尔扎扎特——探秘古老村庄与非洲好莱坞 距离马拉喀什大概一百公里有一座被誉为“非洲的好莱坞”的影城。途中经过了世遗古迹本哈杜筑垒村,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村庄,原住民柏柏尔人 依地势 用红土修城墙作为防御工事,天长日久,层层叠叠,累积出一座巨大的筑垒建筑群,这里一度被抛弃成为废城,又被导演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权力的游戏》就是取景这座立体的古城。 一路看着路边的风景,导游聊到摩洛哥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摩洛哥竟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生产国,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磷酸盐是农业肥料的主要成分,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据说地下还有很多石油资源却一直未被开发,在太阳能旅游资源方面和中国合作最多,2016年他们的国王游了一趟中国回来就决定对中国人全部免签,直到疫情前中国游客趋之若鹜。 又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阿斯特拉影城,这里又被誉为“撒哈拉之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角斗士》的斗兽场,那些粗犷的石墙和斗士们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重现。接着,来到《埃及艳后》的宫殿,这里的导游既专业又搞笑,短短的几分钟竟然拍出一部史诗级的片段。 瓦尔扎扎特的酒店坐落在山坳中,精致到每一个细节,只是酒店泳池的温度仿佛是冰水,被我和贝尔一直评为游过的最冷的泳池,和白天的温度形成最鲜明的反差。享用了丰盛的晚餐,开始喜欢上摩洛哥的豆子汤。选在室外阳台用餐,夕阳西下的风景和温度都是整整好,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竟然在摩洛哥没看到过一个蚊子。 如同完美的人生不复存在,旅程也一样,回到房间不久后我就开始呕吐,正在质疑自己的身体怎么这么弱,就这么一点儿温差我就中暑了,喝上一瓶藿香正气后正准备睡去,贝尔又开始上吐下泻。至今都是一个谜,不知道是我们食物中毒还是就只是水土不服。 第五天:进入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 进入沙漠前还要车行六个多小时,索性研究 一下三毛和她挚爱的沙漠。 自传记载,70年代的台北,三毛还不到三十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认定那就是自己前世的故乡。于是,她义无反顾地移居到这片荒凉之地,在这里遇到了西班牙人荷西。 尽管环境艰苦,生活条件贫瘠,他们在撒哈拉结了婚,开始了共同的生活。荷西每天出门上班,三毛则在家里打理家务或从事写作。尽管日子清贫,他们偶尔也会去当地最好的饭店豪吃一顿,或是开着越野车穿越沙漠,到海边钓鱼。许多撒哈拉威人朋友和荷西的同事也常到他们家中欢聚。物质虽然匮乏,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然而,荷西的突然离世,打破了所有的美好。三毛试图逃离这片曾经带给她幸福的土地,前往新疆、成都,最终仍无法摆脱心中的痛苦,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如同沙漠中流动的沙粒,最终归于大地。 路上听着三毛作词的《橄榄树》。不比土耳其和希腊,在摩洛哥还真是很少见到橄榄树,更常见的却是椰枣树,却突然明白三毛用橄榄树做象征的寓意,“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跟椰枣树的魁梧和坚挺相比,橄榄树的枝叶如同女性的柔美,这很喜欢在异乡流浪、有着自由灵魂的三毛比,再确切不过了。 途经托德拉峡谷,谷四周是一片贫瘠荒凉的红棕色,是一道奇妙的风景。下午四时最终抵达梅祖卡, 我们踏入了撒哈拉。换乘越野车进入沙漠,感受冲沙带来的刺激与惊险。在到达更高的沙丘前,我们穿行沙漠的工具换上了骑骆驼。夕阳西下,撒哈拉的沙丘在光线中闪耀出赤黄色、金色、粉色等各种美丽的色彩,时而沙光粼粼、时而曲线柔美起伏,领略着沙漠的静谧和神秘。坐在骆背上,身体随着骆驼的节奏轻轻摇摆,一切都慢下来,时间也仿佛凝固起来,沙漠的燥热混合着气息,感触着生命最本质的需要和觉知。 夜幕降临,我们在豪华的沙漠帐篷里享用完晚宴,参加柏柏尔人的篝火晚会,众人玩起非洲手鼓,并开始围圈载歌载舞。这里的手机信号非常弱,索性关闭手机,跟寻着内心的召唤,沿着地灯走出营地。 渐渐地,沙漠的寂静与星空的璀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仰望满天繁星,感受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广阔,突然脑子闪现出三毛的评价荷西的那句话"我喜欢这样一个人,无论我身在何处,都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就像这沙海,星辰是最深处的陪伴。 这一晚,是我睡得最沉的一夜。 第六天:“非洲小瑞士” 伊芙兰 清晨的沙漠微凉,没有赶早起来看日出,却也享受了沙漠晨光的惬意。 开出沙漠开启新的旅程。出发之前,我们一起去拜访哈木的家人,了解当地波波人的生活。除了自制的薄荷茶和点心,西瓜也是他们自己种的。很巧,阿木的二姐也在家,她是本地小学老师,聊到摩洛哥的历史非常难教,和中国的很像, 太长而且有太多朝代。因为我们都是教语言的老师,聊到了阿拉伯语28个字母的基本发音,还有它从右往左写的书写方法。 回到车上,阿木给我提到他的二姐其实是刚刚离婚所以住回娘家,摩洛哥虽然是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对女性是比较开放的状态,女性可以选择离婚,女性甚至可以参军,这些都是其他穆斯林国家罕见的。不过摩洛哥还是允许男性拥有最多四个妻子,这一制度源于伊斯兰教义和传统文化,认为男性有权利根据教义和自身能力来决定是否多娶妻子,2004年家庭法改革,增强了女性的离婚和财产权利,还有丈夫再娶其他妻子前需得到她的同意,而且必须证明男性有足够的资源来维持每个家庭的支出和生活标准,并且必须得到法院的批准。还是妥妥的男权社会,只是镶上一丝金边。 沿路开始渐渐有绿色,景致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下午,我们抵达了素有“非洲小瑞士”之称的伊芙兰。这座城市是皇室的重要度假胜地,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发展。整洁的街道宁静,宛如一幅精致的油画。这里不仅是一个度假胜地,还是一个教育中心。皇室创建的阿卡伊恩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因其高质量的教育和国际化氛围而闻名。伊芙兰的高海拔使其在冬季成为滑雪胜地。 无论是瑞士风格的阿尔卑斯山木屋,还是街头一角那骄傲的雄狮雕像,都让人恍惚间觉得仿佛置身于雪山下的欧洲城市。街头的咖啡馆成为游客们喜欢驻足的地方。 选择在临街的一家咖啡馆坐了下来,点了一杯卡布奇,享受着阳光洒落的温暖,静观着街头行人来来往往,时光变得无比宁静而悠闲。 傍晚前我们抵达摩洛哥的古都——菲斯。菲斯是摩洛哥最古老的帝国城市之一,保存完好中世纪的古城墙和迷宫般狭窄的巷子充满了神秘色彩。晚上入住的酒店是西班牙Riad风格的庭院酒店,Riad这个词源于阿拉伯语,意为花园,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或者上海的弄堂。进入Riad,被它独特的内部结构和精致的装饰所震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庭花园,这里种满了绿植和香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四周围绕着的是摩尔式的拱门和装饰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痕迹和主人的用心。 入住的客房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墙壁上的马赛克瓷砖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时光停滞的艺术殿堂。每个角落都设计得恰到好处,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摩洛哥风格,还融入了现代舒适的生活设施,让人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服务生带我们走上屋顶露台,俯瞰着菲斯老城和远处的阿特拉斯山脉。午夜的清风徐徐,贝尔研究Go Pro的摄影技巧,爸妈一起在手机的油管上看摩洛哥历史的视频,我读了一路的《摩洛哥历史》一书也接近尾声,远眺万家灯火,此时穆斯林每日五次祷告最后的宵礼(晚十点)通过宣礼塔正式开始了,祷告如同流淌的泉水,洗涤着人们在忙碌中的疲惫与烦忧。在摩洛哥不多日,渐渐习惯了祷告声,不仅是对安拉的虔诚敬拜,更是心灵与永恒对话,每次跪拜都是对心底信仰的深情告白,诉说着一个民族永恒的追求。 第七天:帝国古都菲斯 早早起来,在Riad一边读着菲斯的历史书一边享用早餐,当地的美食带着丰富的香料和新鲜的食材,早晨阳光透过中庭洒下,让整个空间明亮典雅。随着摩洛哥之旅快要进入尾声,也进入了摩洛哥文化和精神的中心。 菲斯城建于789年,由伊德里斯一世创立,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作为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菲斯在不同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14世纪,菲斯成为摩洛哥的宗教、文化和学术中心,享有“非洲的雅典”之美誉。 当地的导游穿着长袍是一位退了休的历史教授,短暂寒暄后就开始带我们穿过狭窄而曲折的老城(麦地那,Medina),在这里,汽车无法通行,运输主要依赖驴子和手推车。菲斯老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其迷宫般的街道、古老的建筑和各种文化融合闻名。走进菲斯老城,就像进入了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 第一站是卡鲁因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成立于859年,比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还早几个世纪。据说,该大学是由伊德里斯一世的女儿——福阿蒂玛建立的。她不仅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还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她在菲斯建立了清真寺和学校,后来这就演变成了卡鲁因大学,展示了大学的深厚宗教背景和女性在伊斯兰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卡鲁因大学内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这里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手抄本和古籍,涵盖了众多学科,包括宗教、哲学、医学、天文学等。在中世纪,这里是伊斯兰世界的学术中心之一,吸引了许多知名学者和学生,在大学中探讨和发展了伊斯兰教法、神学、语言学和哲学等领域的知识,对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摩洛哥旅行这一路感觉和在土耳其一样,路边有特别多的流浪猫,后来和当地人聊起来才知道在穆斯林文化中,猫被视为吉祥的动物,他们认为猫很聪明也非常爱安静,因为这里的国教是伊斯兰教,举国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信徒,所以居民对流浪猫的态度更友好,甚至小巷中设有猫窝和定点投食喂养它们,贝尔拿着手机一路追踪猫咪不亦乐乎。 菲斯最经典的就是各种传统的手工制作,游客可以参观皮革染坊(Chouara Tannery),亲眼目睹传统皮革染色的过程。这里五颜六色的染池和独特的气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进门前,服务生先递上一支薄荷叶,示意我们捂住鼻子,需要呼吸的时候可以闻闻叶子。从阁楼上望下染池,实在无法想象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人这样工作,感觉走在阿拉伯神灯的中世纪,就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煤炉混杂香料的古老气味。中午古城集市“苏克”(Souk) 找到一家很有特色的慢烤羊肉店,据说这里的全羊肉都是在地下 慢火烤熟的,酒足饭饱后驶向本行程最后一个城市。 晚饭前抵达舍夫沙万,心照不宣的都选择了中餐,本来要去yelp上的高分成都印象,后来发现网红Mr. Bin 就在酒店对面,室内外环境都不错,索性全家大快朵颐。老板娘是河南妹子,爽快的帮我换了一些现金并将起来她怎么开始做起这家小店,还帮妈妈熬出一碗白粥,辣子鸡和红烧牛肉面的味道都不错,我和贝尔还打趣的说就是缺一杯珍珠奶茶。 享受完晚饭和舍夫沙万悠闲的闲逛时光,哈木带我们徒步几十分钟去附近山上的清真寺,瞭望整座蓝城,欣赏舍夫沙万醉美的日落。回酒店的路上欣喜的发现穿过小城的一条小溪,两岸是蓝色的小屋和自然景观,人们穿着拖鞋,在溪水上支桌晚饭,下游的女人洗衣服、孩子玩耍,感觉像极了中国的大理;旅游区和生活区是重叠在一起的,喜欢这样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真实、朴质。 第八天:蓝色梦幻小镇舍夫沙万 早上起来我们兵分三路,贝尔要照猫,我要逛小镇,妈妈水土不服,哈木带他们去当地的中国援助非洲的医疗队,沟通清楚情况之后,给了一些藿香正气水和安抚肚子的药。 一个人逛小镇非常惬意,感觉旅行就是这样,需要有陪伴,偶尔也要独处,这样能听到自己最心底的声音和渴望,而舍夫就是这样一个值得的地方。每一条小巷都充满了色彩和艺术,各种深浅、不同装饰的蓝,彩色花盆和传统马赛克似乎又是最好的缀饰,感叹这里的每个人都有非常艺术的审美和恰当好处的表达,精致、典雅、沁人心脾。从这座城市的心脏老城区,逛到乌达哈广场,走到 大清真寺和卡斯巴堡垒的脚下,似乎完成了一场和自己的好奇心的一场对话。 据说,舍夫沙万并非一开始就是蓝色的,这个原本平凡无奇的山城1492年时,舍夫沙万接纳了很多逃避西班牙宗教制裁的犹太人。犹太人的信仰中,蓝色代表的是信仰与自由,慢慢开始有了大规模的蓝色建筑。还有,就说小镇很有艺术气息,吸引到很多艺术家住在小山坳里,而且附近的山地区域以种植大麻闻名,这在摩洛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尽管在法律上是禁止的,但这一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摩洛哥的很多地方都有过犹太区,甚至穆斯林和犹太人就生活在一条街的两边,从门窗的设计等外形都可以辨认出来,比如,穆斯林的家是不可能有外飘窗,因为自家的女子是不能被外人轻易看到真容的。所以,很明显,这两种宗教曾经是和谐地共存过。然而,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后,许多犹太人搬离了摩洛哥。记得在前往沙漠的路上,见到过一整个被遗弃的村庄,路边的破旧汽车依然停在家门口,可以想象出当时人们离开时的仓皇和迫切。 开回卡萨布兰卡的路上开始计划下面几日的行程。喜欢每次出国旅行安排两周时间,一半跟团一半自由行,最后几天可以听当地人的推荐临时起意。 第九天:计划外的丹吉尔之行 本来打算在卡萨布兰卡最后几天多玩一下,就像上次土耳其之旅最后在伊斯坦布尔呆了四天自由行,觉得非常过瘾,但后来听各种人推荐 丹吉尔 非常值得一去,所以就买了北上的火车票。快线的一等舱大约每人30美金,两个小时的路程也非常顺利。路上我们遇到了几名从国内来支援非洲的中国干部,我开始整理照片和视频,贝尔和爸爸则开始和他们攀谈,自得其乐。 大概上午11点,我们到达了丹吉尔火车站。查看地图后发现,东边和西边离火车站的距离都非常远,至少要一个小时的车程,犹豫着是住在火车站附近的酒店然后开始游玩,还是选择靠海边的度假村。贝尔再次展示了他的实力找到了一家性价比非常高的酒店,而且提供瑜伽课程、烹饪课,我们毫不犹豫地上了出租车继续前行。一路上的风景让人完全感觉不到是在非洲。一个小时的车程中,我们从平原进入高山,再进入海边,景色壮观,应有尽有。 在地图上看,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南部,紧邻欧洲大陆,坐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处,后来从书上读到这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各种族和移民融合之地。贝尔选的 悦榕庄度假村 坐落在西岸海滨,酒店融合了摩洛哥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奢华设施,创造出一个既典雅又舒适的环境。酒店提供多种类型的豪华别墅,每间别墅都配备了私人泳池和露台。酒店内设有三家不同口味的餐厅,午饭选择了海景餐厅,之后我们又坐上高尔夫球车去Spa中心转转。 非常魔幻的一件事,在摩洛哥境内竟然有摩洛哥人不可以进入的地方。这不得不提到万恶的殖民时期留下的各种社会和政治问题。对此,我读到了一篇《摩洛哥与西班牙领土争端解析》的文章,把来龙去脉写得非常清楚。 贝尔和我很好奇,下午我们决定用自己的美国护照入境一探究竟。坐上出租车,10分钟后到达边境检查处。出示护照并说明去这个城市的原因后,前后不到5分钟,我们进入了这个西班牙小城 休达 。明显看到这里的生活条件、富裕水平和整洁程度都非常不一样。即使卡萨布兰卡已经是非常好的城市了,但这里的公园中孩子的玩耍、道路两旁的商店、规划良好的社区、公园和体育场,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衣着打扮都让我们想起在瑞士旅行时的感受。这是欧盟国家的生活标准,毕竟这里是西班牙属地。 我和贝尔有个习惯就是每到新的国家或者城市都会去看看当地的麦当劳菜单,好奇如何本土化的。发现西班牙的三明治是加鸡蛋的,还有一些不同的甜点。因为是周天,很多商店都没有开门。我们还看到了一家叫“长城”的中国饭店。在小镇上逛了近两个小时后,我们决定打车再往北边走出十几公里,看到了这边的港口运输规模很震撼,北眺十几公里处就是西班牙,最后逛累了,我们决定下午6点多钟返程回酒店和姥姥姥爷一起吃晚饭。 傍晚的阳光正惬意,回到酒店时看见爸爸正在小院里晒太阳,很惊讶我们这么早就回来了。于是开始和他们分享在小城里的见闻和风景。之后我们又去室外散步,准备晚饭。晚饭是在离我们房间最远的一家餐厅,大约步行十几分钟。顺便欣赏了园区的景致。这家餐厅的特色是亚洲菜,我们点了荔枝牛柳、越南冬阴功汤和面条。后来才发现他们服务最好的是各种非常有创意的摊位菜,每一个都很有心意。回到房间时天已经黑了。 贝尔在空调房里开始他的公主浴,爸妈在小院的星空下和国内亲戚视频聊天。我则在这空余时间里整理一路学习的历史,看过的书籍,开始写自己的博客。喜欢这样夜深人静独立思考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凝固的,因我而存在。 第十天:卡萨火锅和文博告别 第二天清晨醒来,我打开小院房间的门窗,听着室外的鸟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床上赖到最后一分钟去吃早饭。早晨自助,落座在面对大西洋的落地玻璃旁,最喜欢的还是他们的各种鲜榨果汁,菜单选择很丰富,竟然还有宫保鸡丁。贝尔开始跟昨天送我们来的司机联系,约定好12点退房后来接我们。我们选择坐出租车环北部看看不同的景致,在斯帕特尔角附近,还有一个名叫海格力斯洞穴的著名景点。据说,这里是古希腊神话中海格力斯休息的地方。洞穴内外形独特,洞口的轮廓看起来像一张非洲地图,这也是它吸引无数游客的重要原因。在4点前赶上回卡萨布兰卡的火车。才知道必须用本地的信用卡才能买车票,还好 这里的人们都很友好,我们用现金按大约1比10的比例请本地人帮助购买,然后我们付给他们美金。 摩洛哥与西班牙领土争端解析 http://iwaas.cssn.cn/webpic/web/cns/paper/uploadfiles/2/YFZH201201009.pdf 机缘巧合地在沙漠的时候认识了摩洛哥导游文博,他的中文说得不但流利准确,而且已经是得体和典雅的程度,和我的众多美国学生一样,他也是因为当初喜欢中国文化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摩洛哥和北京的孔子学院都学习过,现在的志愿就是有自己的旅游公司。 终于在临行前的最后一晚一起约上吃上中国火锅,聊起两国的文化、宗教政治历史等问题,仿佛老友 一见如故,帮我解开了很多一路走来心里攒的问题。最后我问到他摩洛哥人怎么能够接受自己国家的境内有两个西班牙的城市。 旅行就如同在一个蒙昧、漆黑一团的地图上,不断点亮一盏一盏灯,不断的和世界上更多的角落 建立联结和感知,感恩我的世界版图上又添一丝光亮。 5月25日: 抵达卡萨布兰卡:办理登机手续,休息。航班 AH8004/AH727 上午 7:10 5 月 26 日: 卡萨布兰卡 - 马拉喀什:参观哈桑二世清真寺/穆罕默德五世广场。在 Grand Mogador Menara & Spa 享用下午茶 5 月 27 日: 马拉喀什:参观巴伊亚宫/花园/马车之旅。 5 月 28 日: 马拉喀什 - 瓦尔扎扎特:非洲的好莱坞 - 艾本哈杜。在 Riad Dadès Paradise 享用晚餐。 5 月 29 日: 上午 8:30 出发前往撒哈拉沙漠:托德拉峡谷/骑骆驼,看日落。入住沙漠中的豪华帐篷营地。 5 月 30 日: 撒哈拉 - 菲斯:撒哈拉菲斯 - 菲斯。入住 Riad Fes - Relais & Châteaux 5 月 31 日: 菲斯 - 舍夫沙万:探索菲斯古城。 6 月 1 日: 舍夫沙万 - 卡萨布兰卡: 6月2日: 卡萨布兰卡飞往丹吉尔:住悦榕庄酒店。 6 月 3 日: 丹吉尔:探索这座城市。 6月4日 :从卡萨布兰卡出发 总计 1,367 英里
- 2024 July 4th Shawnee National Park 南伊利远足之旅
7/3/24 出发,傍晚远足“上帝的花园” 清晨七点,全家就兴奋地出发了。昨晚已经把后备箱装得满满当当,孩子们的毯子和枕头也舒舒服服地准备好了。南下的五个小时车程中,先是一起唱歌然后玩起了猜名游戏。每个人轮流想一个词,其他人通过提问来逐步缩小答案的范围。凯乐第一个出场,几个问题出来大家猜到这是一个他去过的地方。小黑马夏洛特凌空闪现“这个词是不是字母A开头的?”,凯乐窃笑默认,我和凯乐心有灵犀,立刻猜到了是他最近去过的Arizona,然后就激动的击掌,又漂亮的合作一把。接着,我们又猜了乔丹、特斯拉、green apple、cloud等各种词, 无奇不有。 行程开到一半,大家也都饿了, 于是决定在Golden Corral吃早餐。Scott对这家餐馆有着童年的美好记忆, 家里人常常野营路上一起去这家饭馆,所以看到小镇上有这家很兴奋。这里确实很舒服,有玩的有吃的,松饼、炸鸡、牛排很过瘾,之后心满意足上路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Shawnee National Forest。 为了避开室外高温选择在木屋里downtime, 冰镇西瓜、读书,听书睡觉,Kyler教我玩checker,妹妹在网上学打字。 傍晚五点,休整好之后开始远足, 第一站选择营地旁边五分钟车距的“ Garden of God ”,鬼斧神工,用凯乐的话总结就是“上帝的花园”应该就是这样。晚上分工合作,生活烤肉、点篝火,摆桌、沙拉零食饮料,吃完之后在室外泡泡浴,洗去一路的疲顿。发现野营的一大好处就是早睡早起,天一黑、周围寂静下来,身体也安静下来。全家踏踏实实鼾声此起彼伏的第一夜 。 第二天,“埃及湖”开船、独立日烟花 第二天一大早开车半小时北上前往埃及湖( Lake of Egypt ),据说因为湖形的一部分非常像埃及的尼罗河,因此得名。这里是设施新颖、综合服务齐全的湖边度假区,面向一个美丽的水库,四周绿树成荫。我们一到,就开始体验各种球类游戏,等着船准备好。 包一艘船一整天三百刀,六人座,很舒适。开始爸爸先沿着水库开了一圈,一起观赏岸边那些半山坡漂亮的房子,每户人家门前都有各种水上娱乐设施,如滑艇、漂浮板等。一圈下来,抛下锚,把船停在水库北部的中心区域,大家迫不及待脱下外衣、只剩泳衣。爸爸先给娃儿讲解基本的安全要求,比如每次想要开始玩水的时候,一定先在水里面了解清楚水下情况才开始跳,尤其是大头向下扎猛子的时候,亲人就有一头扎到石底没上来的悲剧,又警告孩子们其实水最不安全的地方就是在船的附近,尤其要避开船底,也一定要小心周围的船,如果一旦被绞在船的下面就非常危险,尽量停留在停泊好的船头玩,然后从船尾的扶梯上来。 水温不冷不热很舒服, 游了一会儿身体凉快下来,我就涂好防晒油、带上草帽在船上找个阴凉的地方开始读一会儿书,耳边传来孩子和爸爸的水中嬉戏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睁开眼睛看见他们在船头开始尝试各种跳水动作,逐渐升级出了在水里玩橄榄球的新花样:从船的后夹板冲到前夹板,然后跳入水中接水里面的人抛来的橄榄球,后来还开发出像电视解说员一样的一套解说词,为彼此的每次跳水助威,整个过程近乎仿真比赛,充满了嬉戏和竞争。 玩到差不多中午我们开始往另外的水域去探索,发现西边水域人们在船上扎堆开派对,我们也索性抛锚停泊在人多的地方有人气,然后我们开始午饭吃水果休息一下,孩子们仿佛一个个永动机又开始模仿各种小动物游泳姿势让别人猜,什么企鹅呀先要在夹板上走一走,还有螃蟹呀,还有乌龟呀,后来开始 模仿人,在跳水前进行搞笑的自我介绍,弟弟学妹妹娇滴滴的样子,最终毫无悬念的,贝尔开始模仿我教训学生的样子,最后还来上一句“be professonal!"被他们的模仿和创意逗得都快喘不上气了。 下午2点左右,我们再次启程前往北部和南部更大的区域。孩子们开始学着驾驶船,慢慢加码体验速度和翻浪开。后来发现手机蓝牙可以接到船上的音响,高兴到极致一边跳水,一边跳舞。下午3点,我们投票决定接下来的活动。最终,大家选择提前退船,在岸边继续玩,乒乓球、水世界。下午5点返回木屋,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开始准备晚上的烧烤晚餐和晚上国庆节的烟火,玩得太吵了、太久了,直到旁边的木屋里传来“we are good!” 才正式收兵。 第三天,空中索道和酒庄 喜欢早早起来,在燥热和人声泛起之前有这么两个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坐在木屋前的长椅上读书,伴着林中鸟叫,微风拂面,抑或面朝朝阳,在瑜伽垫上打坐、伸展。 今天的主要计划是在 Shawnee Bluffs 体验空中索道,这一次的 叫“Canopy Tour”就是滑行在树林上方的 ,不同于滑过水面或者山间等。早上8点准时出发,驱车近半小时 北上到达目的地。第一印象是这里的设施非常正规,一切都井然有序。我们一家五人和另一家两人,共七人组成一个小组,站成两排 ,两名随从工作人员配备了全套的安全装备。每个人都穿上了坚固的安全带,戴上了头盔和手套。接着,我们被带到第一个小索道,教练耐心地向我们讲解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然后正式来到第一个大的索道,心中还是小紧张兴奋,虽然之前在法国和墨西哥都玩过空中索道,但那里的教练并没有教我们如何 break (刹车),而在这里,刹车动作显得尤为重要。最初,我没有掌握要领,但在教练的指导下,我慢慢学会了如何用手平压着绳索给压力,而不是拽着它,这样可以避免手臂被突然猛力拉拽。 随着我们逐渐熟练,开始挑战更长更高的索道。每一次从高处飞驰而下,都能感受到风的呼啸,树木在脚下掠过,那种几十秒钟飞翔的感觉让人领略到的是身心的自由。教练慢慢开始教我们在空中不同的玩法和姿势,比如离开的时候可以做出一只脚向峡谷迈出的动作,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考验心理素质的,还有出发的时候可以选择侧坐式,或者是在中途可以把抱团式改成垂吊式可以减速。对于小孩子,如果因为太轻了到不了终点,他们还准备了沙包辅助。 觉得他们的软性服务做得很到位,全程八个绳索,每到一个树桩,Ben都会给我们带我们观察和讲解一下植物和地理知识,比如,伊利诺伊州的州树,木材坚硬耐用,是建筑理想材料,再比如30加仑树液制成1加仑枫糖浆,其实我们也可以在自家后院制作糖浆,还有,Sarsaparilla入药的藤植物,三片叶子连长却不同形状和样子。Beech Tree最有意思,以其光滑的灰色树皮和高大的身姿著称。然而,它们的树干常常会长成中空的结构,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同时,外部树皮树干的部分就非常实沉,Ben还和孩子开玩笑说千万别用它的树皮做船。拍照环节尤为精彩。教练们帮助我们摆出各种创意的姿势,定格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今天的酒庄( Blue Sky Vineyard ) 探访也是一个惊喜,开出十分钟非常荒凉的地方竟然有这样的一个神奇的存在,要不是教练强烈推荐,我们肯定会错过。这个酒庄采用南部意大利风格,建筑多为黄色石砌结构,厚重的木质门窗,棚顶装饰着文艺复兴的壁画,室内有烤披萨的炉子。面包蘸上意大利橄榄油和奶酪,再加上一些辣香料,蘸面包吃,别有一番风味。选了beer sampler,从白葡萄到红葡萄酒选了8种样酒,吃完喝完还可以买这些酒和香料油带回家。 回营地路过 Carbondale 小城,正好是法国和葡萄牙的欧冠比赛,爸带娃去运动酒吧看电视,我就去看小镇艺术馆和风景,Scott 大学的时候来过这里参加州游泳比赛,所以来过这里,一句概括挺精确“嬉皮士小镇“。 傍晚返回木屋的路上我们选了一个网上评分很高的远足路线 Pounds Hollow 的南线。沿着Rim Rock步道,每一步都是一次对大自然的探索。介绍上说 300million的历史,大约在三千年前印第安人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和岩壁建成一到天然保护墙。阳光透过岩石间的缝隙洒下,形成斑斓的光影,勾勒出浓密的树木和多样的植被。步道的尽头是一个宁静的山顶平台,远离尘 嚣和喧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期间遇到 了一些意外情况。地图上的标记可能不够清楚,有一段迷路,走了二三十分钟也没遇到一个人,我们的walkie talkie 派上用场,开始分头探索,试图找到正确的回程路线。开车的路上,我们曾看到一条大蛇在过马路,因此我们总是带着刀、辣椒水等物品作为防备,还好都没用上。 夜幕降临,突然发现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光污染,星星显得格外明亮,仿佛触手可及,非常震撼。全家一起静静地享受这片浩瀚星海。孩子们慢慢地兴奋起来互相指着识别的星星,找到big dipper,后来我们下载了Star Chart,找到更多星座。首先,我们定位了北极星(Polaris),我们将目光转向南方的天空,织女星(Vega)是最亮的一颗,我们还互相打趣着说那颗星看着最强壮有力像谁谁,哪颗星忽明忽暗躲躲闪闪像谁谁,哪颗星星有很多好朋友在身边又像谁谁,最后一致认为下次野营一定要把家里的望远镜带上,或许可以看到银河。 第四天,骑马穿行树林,山崖跳水,逛肯塔基州艺术小镇 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回程了,主要计划就是南下骑马,近一个小时车程,9点半准时到达。马场 Lake Glendale Stables&EquestrianCenter 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类似民宿的地方,二楼是可以供几家人共享居住的地方,地面大部分是营地、马厩和马场,远处有滑湖水的绳索和沙滩。 女主人Jennifer出来欢迎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吩咐她的女助手Tiffany 帮我们准备马。我很好奇她分马的思路,就问为什么要把长得最高大强壮的Valentine分给最矮小的凯乐,她笑着说在这里工作32年了,识人认马,她说Kyler的那匹马是最调皮、精力旺盛的,最适合对付小朋友,后来在骑马的全程也看到了它和凯乐玩得最开心,因为妹妹太小了,所以选择坐在爸爸的怀里一起骑,后来也证明这一选择是明智的。Jennifer最后还特意指出我的那批马Sampson虽然老了一点儿,但是所有的马都是听他的,每一次吃饭,他如果不吃,别的马都不敢吃的,Scott皎洁地一笑说,“说的就是我们家这位,全家都听她的。” Tiffany 骑马开始带队, 贝尔和凯乐紧随其后,我居中,爸爸和妹妹压阵。聊天中得知,马场有15匹年级相仿的成马, Tiffany三岁起就开始骑马,空余就来这边工作,只有和马在一起才让她放松自在。 我渐渐适应了马背上的节奏,开始通过轻微的缰绳动作与马交流,慢慢建立了默契和信任。山间骑马的美妙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的风景。上上下下,有时候走在小溪边,有时候穿越山谷、抑或穿过树中间窄窄的缝隙,渐渐享受与马共舞的感觉。庆幸穿长裤长袖成功防蚊防树枝划伤。凯乐最逗,他的马常常绕道走或是走进枝叶最茂密的地方,一会儿听他尖叫一会儿又是嘎嘎大笑,在马背上玩得不亦乐乎。最后的父女俩一路谈心、pep talk,大家都自得其乐。 每匹马1小时60美金,付完钱后,在马场喂喂马、孩子们荡秋千。女主人非常热情继续给我们推荐周边景点,最后决定先去 远足,下午开过伊州边境去得克萨斯州逛逛。 回到车上,我们开始分享可以代表自己的动物,我觉得自己属马,所以觉得自己也很像马,喜欢埋头勤恳工作,有时像马一样喜欢奔腾、自由和无拘无束;贝尔觉得自己属虎像虎;凯乐害羞的说自己属羊,贝尔打趣他其实更像一只乌龟,洛特是精灵的小猴子;Scott和贝尔争强进取的性格很像,真的是两只老虎,才发现我们三个在一起就是“马马虎虎”。 今天 Bell Smith Springs 应该是整个行程大家最大意外和亮点。去之前只以为那里有spring天然泉水,后来和其他游客闲聊,那条远足的路线走下去应有竟有,后来发现一点都不夸张,岩石山峡谷、瀑布、沙滩、湖水,还可以岩石跳水。 两大两小嚷着要要去跳水,我在岸边阴凉处先铺好野餐布,观察起周边的环境。四人一起成功的完成了第一跳然后就回来拉我,我知道自己这只北方的旱鸭子逃不掉,心里连叫当妈太不容易了,平日总是鼓励孩子要勇敢、抓住机会,自己总不能做反面例子,就硬着头皮上了。不记得怎么爬上去的、更不记得怎么站到岩壁边缘,只记得心里很清楚只要向前、向半空中迈出一步就好,可就是那一小步就那么难。在全家人的加油声,在各方期待、等待的眼神中,我知道自己已无退路,身体一前倾。时空仿佛凝固了,身体仿佛已经不属于自己,耳边一片寂静,接着扑通一声坠入深深潭底,下沉下沉,然后慢慢浮出水面,人世的一切嘈杂又恢复了,仿佛看过一场超现实电影。Scott 上来一个大大的拥抱,一边游出湖水,一边讨论其实最恐怖的是站在岩壁的感觉,所以最无痛的做法就是一上去就纵身而跃。整个下午,我们在湖中穿梭,不断挑战新高度和新玩法。 Paducah 小城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在铺着砖块古老的市中心闲逛,Scott 走进水晶店,一头栽进去就出不来了,我买了一副象征包容、开阔的玫瑰水晶耳环,贝尔买了一个据说带来更多勇气的手珠链。我去了周边的衣服店、小饭馆转转,最后选了Yelp上评分最高的Beer works;孩子们吃到新颖的pepperoni chips,大人喝到新酿的啤酒。 吃完晚饭开车一个小时回到营地,我和夏洛特开始做瑜伽,孩子们和Scott开始生篝火,贝尔就接着在车上未讲完的中国二战历史、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又讲到汉朝三国一直到一战,二战去了,讲得口干舌燥。凯勒总是配合地来一句“真有意思”或是眨着无辜的大眼睛“那为什么德国要杀很多犹太人呢,那什么又是世界大战呢?”引来的自是贝尔另一长篇累牍。 最后,孩子们都横七竖八睡了,我们决定去享受露天泡泡浴。我们把栅栏上的灯都关了,静静地躺在温暖的浴池中。漫天的繁星闪烁,仿佛触手可及,泡泡浴的温暖与夜晚的凉意相得益彰,远处传来轻微的虫鸣声,四周被大自然的静谧所包围。这片刻的宁静和放松连同这次旅程一并成为我们返回到忙碌生活的强心剂 。 第五天,河边远足、香槟午饭、书店,回程 吃完早饭、装好车,九点准时离开营地去往最后一个远足点Pond of H ollow。沿着小河一路前行,欣赏景致的变化 。记得Shane的妻子说他最不喜欢远足,因为他不喜欢没有成就感的事,他觉得走了一圈什么也没做,我当时同感,或许从小就不习惯做这件事,不同于Scott 从小每年最盼望独立日放假野营远足,所以记忆中都是满满的兴奋和探索自然。大概这也就是旅行的美吧,有更多时间走路、反思、发呆、和观察,然后和别人学到不同的生活和体验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可能永远不会尝试的事,慢慢吸收,最终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这次远足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真正投入过这种活动,也不懂用这种和大自然最亲近的方式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舒适和放松,就像瑜伽锻炼一样,真正走进去了才能体会它的美,可是首先必须打开你的心去接纳。慢慢开始和Scott还有孩子们学会去识别各种蘑菇,辨别叶子的颜色和形状,开始观察河上的涟漪,水波轻轻碰撞后叠加或覆盖,形成的美丽图案。 中午选择在香槟吃午饭,全家在中餐、日本和泰国菜里选,虽然大家都非常想念中餐了,可是还是觉得芝加哥的应该是最地道的,最后选了这家日本酒馆儿风格的小店。这里竟然又很地道的鱿鱼丸,外酥里嫩,搭配上特制的酱料和柴鱼片,一抢而空,这里的鸡排咖喱饭也和不错。 午饭后在市中心逛逛,找到一家三层的旧书店,藏书丰富,布局也非常舒适,五个人都找到自己舒适的地方看书、找书,一个多小时静静地很快就过去了。贝尔选了一本身体锻炼和一本书数学书,孩子们找到了Dogman,还兴奋地给我看他们发现了中文字“犬男”,Scott 则神神秘秘地拉着我看他为我找到的一本中国哲学书,essays dedicated to Angus Graham. 正好我带来的三本教育、领导力和商业的书都读完了,所以他负责买书做为礼物,我负责回程路上读书。我们还买到一本Turn Rightat MachuPicchu, 心照不宣为下一站南美之旅最准备。 在家庭教育的书里刚学到了一招怎么用扑克牌玩数学游戏,贝尔又发明了各种新玩法,一路孩子比赛算题、心算、口算不亦乐乎,下午五点到家,sweet home。 回来的几天大家一直聊这次旅行的惊喜和各种笑话,感觉到不可思议的完美,觉得人生也是如此吧,肯定错过的风景和和故事,可是学会珍惜家人的陪伴,眼前的拥有,似乎是找到一副真心快乐的钥匙。孩子们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开始讨论寒假应该去夏威夷游艇还是去科罗拉多滑雪,无论选择哪个目的地,在这之前大家一致同意要收心工作和学习,不负后余下暑假时光。
- 2022 春假-1. 圣塔菲之旅 Spring Break- 1. Santa Fe UNFINISHED
很难想象现在的社会人们还愿意住在这样一座泥巴砌成的土坯房(Adobe) , 更难相信整个一座现代的城市都是这一种颜色和风格,这座城市就是圣塔菲,一座把美国的现代、原始土著、牛仔和西班牙殖民文化完美结合,并将世界各地的人们吸引到美国西南部的一座文化重镇。 一个月前开始计划春假,我想滑雪,S要看艺术馆、找个咖啡馆多阳光明媚的地方工作,一拍即合的决定故地重游他的大学所在地,时间地点确定了机票和旅馆也就不难在Expedia上一起都搞定了,十天慢游两座城市、自驾到南边的白沙公园和火山岩浆公园、探索两个滑雪胜地,为下半学期继续工作充个电,只是可怜贝尔被我们从学校拽出来十天,要自己在网上补作业,不过人家高高兴兴得来一句“worth it". 说真心话,美国的历史虽不长,但是一些早期土著或是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小城还是很有特色。据说公元1000年左右的时候就有印第安人在Santa Fe附近居住了,1670年左右的时候西班牙人建立起典型的殖民地城市,在美国历史上算是最古老的目前仍为首府的城市。Santa Fe的市政府为了保护早期居住的印第安人和后来的西班牙殖民者给城市留下来的特有风貌,规定所有的建筑必须是Spanish territorial或是Pueblo Revival style。这种天花板的规定虽然死板,但是客观上让Santa Fe成为各国旅游朝圣者心中的圣地。 Day 1: 出发到达Albuquerque 下飞机租车吃水煎兰州拉面还有鱼香茄子,油然而生回到家的感觉,心情大悦;入住Hacienda Resort ,5-7点Happy Hours一边喝酒一边电脑处理工作。临睡前穿着拖鞋出来转转健身房和市中心。Guadalupe 是环市中心的一条路,中间最繁华的一条是San Francisco 街,穿过古城Plaza。 Day 2: Santa Fe Ski 滑雪 雪林中穿越大半小时,换上装备9点开始上课,教练直接带上绿道。 圣塔菲滑雪场一共87条滑道,半山上面的索道是上groom过的黑道和钻石道,半山下也有黑道主要是因为有Balgo(类似于野雪)。我和贝尔跟着学到中午,和S开玩笑说感觉这个大胡子滑雪教练像是个Great Book 的大学教授,给我讲雪道地势和名字,常常就出溜到为什么叫这个人名那个地名的历史讲解上了,我不得不多次把他拉回到贝尔是来学习滑雪的现实,并且重申我的观点,滑雪重在练,要带着头脑和专家指导的专业的练。感觉教练费不是很值得,不过聊胜于无,而且贝尔在初学时期有了一些专业架势。我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到三件事:第一,滑的时候要看向远方,用视线所及的目标带动身体,第二,继续强化小拐和大拐的方式下滑,练习一条腿的外侧带动全身。第三,冲刺中高级的一个方法要开始有意的练习下滑的时候带着jump。教练带着练完蓝道,讲解完地势和各种雪道之后,中午时分把我们放在半山吃饭。大部分人在室外的饭池聊天、喝啤酒。我们躲在屋里晒着太阳,吃饱坐足了一个小时,最后和贝尓又滑了两圈,又自己过了两圈瘾,三点半天气开始阴下来,打道回府。回来的路上看见万波,趁着贝尔小猪般的熟睡,我们逛了一下ST. JOHN 校园,五年的回忆,宿舍、书店、教室、礼堂一一建在山脚下,正好赶上春假学生很少,夕阳普照非常有韵味。 Father and Son night。 Day 3: Taos Snowshoeing 雪鞋走路(Sat.) 早饭以后开车两个小时到Taos Downtown; 一边上中文课一边午饭;到2点然后买Boots, Patagonia , 小氧气和滑雪袜子眼镜;3-5点滑雪鞋照相;6点return and dinner till 8pm. 以前只听说Taos是一座有名的印第安文化小城,到了之后才被小镇的滑雪度假村震撼,本来觉得圣塔菲已经很不错了,可是Taos至少要大一倍,一进山门滑雪缆车倾斜的程度让人咂舌,而且配套设施非常完善。全家三口索性慢慢享受小镇,买买东西、晒晒太阳,最后选了一个小饭馆的屋顶一边午饭一边贝尔上中文网课,我也是此生第一次他们地道的青椒谷物汤,这的海鲜沙拉也不错。两点钟租上雪地鞋之后就向山里进军了。贝尔帮我穿雪地鞋,一如我昨天教他穿滑雪鞋,只是他比我教得有耐心。鞋长得很像一个大耙帮助增大鞋底受力面积、特设金属做的非常轻,鞋底有倒钩忙助人们走路的时候扎近冰滑的路面。连手杖租一天20美金。在树林雪地里嘎吱嘎吱扫荡式的行走非常治愈。时而他们俩走上高坡去探索一下,我们保持唱歌闻声寻迹,时而贝尔偷偷滚雪球搞袭击,时而S在雪地找各种植被的艺术图案入镜。两个小时正正好好,走得开始微汗,三个人都脱得只剩单衣,大腿也开始有些发酸。退了雪具,临走前经镇上的人推荐去了一家很有名的墨西哥饭馆,竟然吃到了一种免费的小菜类似于东北的虎皮尖椒。第一次放权让S 为我点菜,结果人家看我中文喜欢海鲜和汤,又足足再点了两道一样的,从卫生间回来的我大叫“我才不想一天吃两顿一样的呢”,人家可怜巴巴的说“看来这是第一次你让我给你点菜也是最后一次了。”好在最后一道甜点很有特色”烧冰淇淋”,而且贝尔自己点的一盘鸡肉也扫光光,不过我还是不习惯吃墨西哥的豆子。 Day 4 Santa Fe Downtown (Sun) 一大早在热闹的一天到来之前早早的上楼去喝咖啡、读书吃早饭。服务生为壁炉里加完木头回头又递给我一份当地的报纸,然后和我笑着说了一句,“阳光、咖啡和书,完美的早晨该有的你都有了!” 两个睡美人也终于醒了,来加入我的早餐。接到Jing飞机晚点的消息,他们俩决定先去还车,我借机可以开始在小镇走走,中午再汇合。 周日镇上大半的小店都关门,逛了几家衣服点,小贵,不过确是跟当地人接触聊天的一个好机会,一边挑一边试的过程可以让推荐一些好吃的饭馆和好玩的地方。惊奇的发现一座不大的小镇竟如此多元。你家小店的老板娘操着伦敦音,攀谈之后发现她竟然是瑞典人,还和我分享她最爱的中餐是Lu Lu,她的店员也在我临走前塞给我她最喜欢的非洲饭馆的名字。 接到Jing旅馆搞错了再协调的信息后,我就索性坐进一家很简约风格的Spa店。感觉这个小镇什么都好,有人情味、艺术气息强、旅游资源多元,可就是气候太干燥,地势高紫外线强,一边补水一边歇歇脚。事后证明这个小憩是非常明智的。中午父子俩退车未果约我到 早饭,退车,Facial 买衣服; Happy Hour at Drudry Hotel Day 5 (Mon) One Thousands Waves Coyote Lunch 下午National Park 晚上6:50 家长会 Day 6 (Tues) Santa Fe 书店,小店,艺术馆, Meow Wolf escape room; Pantry Day 7 (Wed) 白沙国家公园 和岩浆国家公园; Thai dinner; dinner grocery Day 8 (Thursday) 鸟地 ; owl lunch; Day 9 (Friday) downtown
- 2023土耳其之旅-1伊斯坦布尔
2022土耳其之旅(12月19日-1月2日; 八个城市,总行程2700公里) 第一站--伊斯坦布尔 21日:早上从酒店出发大巴路过欧洲区然后进入亚洲区坐船穿过博斯布鲁斯海峡参观巴扎、中午吃烤肉,下午索菲亚教堂、蓝色清真寺,傍晚在苏丹罗马广场和埃及尖碑。中午爸妈的护照被偷一起去警察局。 土耳其共78万公里,北约组织的国家,三面环海。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个横跨两大洲的城市,极有包容性, 任何人都觉得可以生活在这里,一个建筑东边进去是教堂,南边进去是清真寺。同时有十字架和月亮是八世纪的建筑。老城区进入到一千年以前罗马的古街道,被誉为露天博物馆,进入这些街道进入一千年前的罗马街道。 这次旅行我们会经过除了东部和东南部的五个地区。土耳其97%的领土在亚洲,这部分叫小亚细亚或者Anatolia,意思是太阳升出来的地方。3%在欧洲,叫巴尔干,邻居是保加利亚希腊这两个国家通过海域可以连接到俄罗斯乌克兰;通过东部到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就是世界上最乱的地方。 马尔马拉海(Marmara) 是一个内海,来自大理石的意思(Marble),很多名胜古迹建筑用的是这个海底的这些石头来做的。它是连接两大洲的一个分界线,咸水不是淡水因为从雪山到黑海再流到这个到爱琴海,流动的一个海域,土耳其大部分海鲜也是来自这儿。 别的国家有些这个军舰必须通过这里通过土耳其政府的允许用土耳其的领航员,黑海运3种东西:乌克兰俄罗斯的小麦运输到非洲国家;高科技金属物品的原材料从高加索这些原材料是比较质量是比较不错;第3个有黑海地区的石油,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东西都从这过,因为海峡弯曲必须要土耳其领航员,从这里过要交税的给土耳其政府。 伊斯坦布尔做为1500年的对世界有很大影响的王朝的首都:比如拜占庭(就是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还有之前的锡提和苏曼王朝(稍后在安卡拉博物馆我们看见很多这时期历史)。我们在伊斯坦堡主要了解的是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文化。 东罗马帝国就是在三世纪基督教天主教诞生以作为国教分成罗马东西罗马,西还是主要信奉罗马众神,当时这个城市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名字叫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在5世纪以后慢慢不存在了,成为了很多的一些 小城邦。三世纪末罗马帝国的4个大的将军之一君士坦丁大帝带领一部分人来到了这里,觉得这里的地理位置比较不错,离三大州比较近可以控制两个海峡,想在这儿建立一个新的罗马,但是由于基督教的诞生还有很多政治因素,比如很多突厥人从黑海的北部迁居到了巴尔干半岛,就是现在的匈牙利,跟罗马帝国时间发生了很多冲突,这就形成了两个罗马。392年开始这儿就作为首都,城市发展了一千二百多年,作为一个基督教的中心,基督教战争以后很多耶稣的一些徒弟包括圣约翰都来过这儿,所以这里是基督教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罗马帝国在这个一直发展到15世纪,突厥人就打进了这里,这之前突厥人在中亚,迁徙的主要原因也是宗教,六世纪穆罕默德诞生以后世界上诞生了另外一个宗教伊斯兰教,突厥人开始接受伊斯兰教就开始往西迁居到了,12世纪来到了中亚就是现在的小亚细亚半岛在这里成立了自己的王朝,在1453年突厥人建立的最大的一个王朝奥斯曼帝国就打进了这个城市,从1453年5月29号开始这里就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城市结束了帝国一千多年在这个小亚细亚半岛的历史。 从1453年开始奥斯曼帝国打进这里以后把一些突厥人的亚洲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带到了这里,这样这里就慢慢的成为了伊斯兰教文化的城市,名 字就慢慢改为“伊斯坦布”意思是伊斯兰教中心(突厥语)。后来奥斯曼帝国一直想把这个城市作为伊斯兰教的一个圣地相当于现在的麦加,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伊斯坦布尔只是世界上最大伊斯兰教城市。 到了18世纪的时候,西方国家需要中东的石油,所以特意削弱斯曼帝国要解散因为欧斯曼帝国(当时非常大,包括比利时、中东、非洲、地中海附近的全部)所以1915年英国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法国进攻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赢了,1922年又进攻而这个时候奥斯曼帝国末代皇帝忍不住英国的压力就抛弃了奥斯曼帝国,整个政府就解散了,在此情况下土耳其有一个将军叫铁木尔,1923年创立土耳其共和国。有很多人可能认为土耳其现在是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家,并不是,而是民主国家,宗教和政治分开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土耳其90%以上是信伊斯兰教。 从1923年成立一直到现在主要的目标是把生活水平拉到欧洲的生活水平,所以土耳其在62年就加入参加欧共体,但是还没有接受,主要是宗教和人权问题。全国一共8500万人口,1/5是生活在这个城市,加上每天的流动人口共2500万左右,交通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土耳其的官方语言是土耳其语是突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一直从中亚地区有个山叫阿勒泰山,其实日语的语法也是属于阿拉泰语系。 这个城墙从三世纪就开始修建到八世纪,共建了五百年,围墙49公里,现在留下的是海边部分,古代的时候这条路属于海域,皇宫在里面。 60%市民住在亚洲区因为亚洲区,比较新、繁华,亚洲区绿化和交通设施都发达一点更适合居住。前海湾叫金角湾是古代的商业中心,左边火车站非常古老的《东方列车谋杀案》写的就是这里的火车站的这个故事,后面的咖啡馆1890年左右为了迎接这个东方列车的贵宾而建立的一个火车站还专门为这个建立了一个酒店,这些火车的人基本上是一些非常高贵的一些。15世纪因为宗教建成,所以很多设计师在伊斯坦布尔设计自己的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伊斯坦布尔市中心,一个拥有1480年历史的建筑奇迹,最初是作为集度假东正教教堂建造,1930年成为博物馆,2020年成为清真寺,宗教和文化融合。
- 2024 Europe Ski Trip
sdfsdfsdf